百货,指各种货物。语出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行於社,而百货可极焉。” 1852年,法国商人亚里斯泰德‧布西科(Aristide Boucicaut)在巴黎市中心开了一家店,希望在这个迅速富裕的城市中赚到一些钱。
零售市场竞争狼烟滚滚,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后,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。内外资百货生存水深火热,多数企业投身全渠道变革但无明显起色。 百货业面临重塑供应链、转变经营模式、寻找新盈利点等多重课题。 未来,百货的经营重心与核心竞争力为商品销售,应更多地掌握独家资源,通过个性化、差异化的品牌与商品重新捕获消费者。在向自营过渡阶段,为了不占用大量资金,降低经营风险,国内百货企业还需保持大比例与供应商合作开发、销售的品牌商品。“自营+自有品牌+联营品牌”的混合经营模式将成为百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。
国内百货企业善于借鉴国外的成熟商业经验发展自己。在美国、欧洲国家的百货店以自营为主,并通过自有品牌提升经营利润、形成差异化。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是百货业重塑竞争力的关键。目前,众多百货企业积极探索商品自营,但回归之路需要循序渐进,联营仍将是百货的主流经营模式。 百货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供应商深度联营、打造自有品牌方面。新世界百货自有品牌LOL店已在全国进行推广,为了提高市场渗透率与品牌知名度,新世界百货还有意将LOL品牌店以加盟方式扩张。大商股份在企业内部大力推广“直销直营”的经营模式,通过统一采购和开发自有品牌,压缩中间商环节,带动商品毛利率提升。不过,由于市场环境、零供关系差异,国外百货自营商品与自有品牌占比在90%以上,但国内百货企业自有品牌的理想份额为20%-40%。
本土百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,外资百货更是步履维艰。关店是今年贴在外资百货身上最显著的标签。“外资第一店”百盛撤离常州、济南两个市场并关闭了北京东四环店。日本华堂结束了北苑店、望京店和西直门店的经营,业绩的不理想让北京华堂采取收缩策略,将重心投向关键门店经营中。即便是再战内地,带入更多买手品牌的老佛爷百货亏损仍在持续扩大,采用直营的马莎百货开始寻求本地合作伙伴,推动中国区业绩增长。 对于目前中国相关政策影响、消费趋势转变线上等市场环境变化,外资百货普遍市场反应不敏锐。在本土化进程频受挑战的局面下,多数外资企业还需听候总部意见再做调整转变。不过,由于距离、文化、生活、消费等背景存在差异,总部对中国商业文化、消费心理的不了解,导致最后策略决定不能百分百匹配。 在本轮百货业洗牌期中将淘汰一大批企业,最终胜者会是有资金实力、市场应变度快、找到经营特色的有实力企业。与本土百货转型调整一致,外资百货也开启了自救模式。面对在华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,百盛创始人钟廷森亲自带动开始全球收购或者代理知名品牌,变身品牌商谋求困局突围。日本华堂则希望改变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,双方共同进行特色商品的设计、开发与销售